石家莊京城汽車改裝,石家莊京城汽車改裝廠地址
漢城為何改名首爾,其實韓國當時想改名京城,為何最后沒改成呢?
“京城”是概念名詞,做不了地方名的名詞。如同有人問你要去哪?我答:去京城(即國家首府所在地),習慣上就不具體說京城的名稱了(如:南京、汴梁、咸陽、北京等)
低一級叫省城,山東的省城叫濟南,你把濟南名改了,叫省城。成么?我認為這是語文知識問題不是地名問題,挺小兒科的事搞得這么滑稽。
至于韓國人說漢城(京城)亦同理,是覺漢城有中華小邦之意,始終覺著尚未擺脫藩屬國的感覺 ,要改的是漢城絕非是京城。
首爾(seoul),最早的名稱是南京(此南京非中國南京)是高麗國時期高麗文宗于公元1068年時命名。
公元1392年,朝鮮開國君主李成桂在開京(即今天的朝鮮開城)建立朝鮮王朝。并于1394年南下遷都至漢陽(即今天的首爾)。
此后的幾百年時間內,漢陽一直是朝鮮國的首都,也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。
到了近代19世紀末,20世紀初,日本人逐步占領了朝鮮半島。朝鮮也逐步成為了日本的海外殖民地。如此以來漢陽府被降格為漢城府,日本人亦于1910年將漢城更名為“京城”。
(日治時期 朝鮮總督府)
1945年,日本戰(zhàn)敗投降。新成立的大韓民國政府再次將原日治時期的京城更名為“??”(漢譯為“首都”,英譯為“seoul”),因為當時韓國政府并沒有公布新名稱的漢譯字,故包括中國、日本及部分東南亞國家仍使用朝鮮李氏王朝時的稱謂“漢城”。
在經歷了接近60年沒有韓國官方漢譯名字之后,特別是2000年以后。中韓交往和溝通越來越頻繁,模糊不清的市名表述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麻煩。特別是通訊地址經常出現(xiàn)混亂,造成大量快遞誤投、錯投出現(xiàn)。
基于此,2005年1月19日,盧武鉉執(zhí)政時期時任漢城市長李明博正式宣布將“??”的中文譯名確定為“首爾”,并通知中國政府。幾天之后中國官方用語及文件開始正式使用“首爾”一詞,央視的天氣預報也正式將漢城改為首爾。
(首爾)
事實上,無論是叫漢城還是首爾,都反應了韓國國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(tài)。即在韓國人心中,大韓民國的任何事物都是超于別人的,都強于其他國家。
當然改名的另一部分原因就是韓國去日本化的現(xiàn)實。特別是朝鮮光復之后,韓國政府及國民不遺余力竭力鏟除日治時期的有關遺物及相關文化。
漢城之所以改名首爾,就是為了洗刷被日本占據時期的屈辱。
漢城原名漢陽,位于漢江西北面,周朝時期就建有城邑。1394年,朝太祖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(今開城)遷到了漢陽,并更名為漢城,從此,漢城一直為朝的首都。
1910年,大韓帝國和日本帝國簽訂《日韓合并條約》,日本吞并了朝的領土,朝王室全部遷往日本,朝的首都漢城改名為京城府,降格為日本屬下的一個“市”。此后,由于日本地震頻發(fā),日本國內一度想把首都從東京遷到京城府,是為“京城遷都論”。
日本在朝實施嚴酷的殖民統(tǒng)治,大肆掠奪資源,強征慰安婦,實施奴化教育,給朝的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及屈辱。1945年,日本戰(zhàn)敗后,韓國人覺得“京城”這個名字是日本殖民者給起的,太過屈辱,十分反感這個名字,因此就改用韓固有詞“??”來稱呼其首都。但是,其他國家依然用“漢城”來稱呼韓國首都,一個城市有兩個名字,十分不便,2005年,時任市長李明博正式宣布“??”的中文譯名叫“首爾”,“首爾”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。
“首爾”的意譯為首邑,就是第一個城市的意思,本身帶有首都的意味。也體現(xiàn)了韓國的雄心:我們的首都是世界第一城市!
漢城是歷史上中國給他們的地名,雖然用了很久,但大韓民國一直在致力于去中國化,羞于提及當年為中國藩屬的千年歷史。首先廢除了漢字,搞得自己連自己的歷史書都看不懂。然后改地名了,首爾,他們的公布是世界之首,這樣的意思??梢娦坌膲阎荆鞠蛑h大。至于改京城,一個好象日本占領時用過,那也是他們一段很羞恥的往事,二個估計這兩個字中國味太濃了,他們叫不出口。所以標新立異起一個新的用了。
轉載原創(chuàng)文章請注明,轉載自吉安錦蝶科技有限公司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gangshunjianzhu.com/post/4258.html